大家常常可以看到,有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能力,有意无意地用忽视孩子的方法,也就是不管,仿佛如此就能使孩子健康成长。其实,如此的教育方法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。
从心理学的角度看,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被关注的,有的父母为了防止孩子被过度关注成为小皇帝,就采取相反的方法,如此就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被忽视的感受。
他们为了能使自己得到应有些关注,总是倾向于如此的想法:假如我比其他人强,必然会得到关爱。从而渐渐生出一种处处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。
父母忽视孩子的教育方法会给孩子导致什么长远影响呢?最明显的就是孩子长大后会具备比较强的依靠性与攻击性,而父母想培养的孩子的独立性只不过表面现象。孩子的内心是柔弱的,他们长大后会强烈地寻求被关注、被理解、被爱的情感体验,一旦找到了就很依靠。其次,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充分表达出被忽视的不满,会致使他们成年后继续表现出争强好胜,并容易形成和人发生冲突的特征。这类事情可能是父母没想到的。
那样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才能防止孩子在心理上出现这种扭曲呢?
第一,父母不要固执地觉得不管孩子就能使其有独立性,其实长期不管孩子不但不可以使其真的独立和健康成长,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伤害。
第二,父母不要用两极性思维,简单地说就是如此不好,那样就那样、那样不可以,那样就如此。什么事情都是不断变化的,所以教育孩子不是简单如此还是那样的问题,父母要用心去揣摩孩子的内心世界。无论孩子做对还是做错了事情,都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。
第三,孩子需要适度的关爱,父母不需要刻意期待孩子如何独立,而是要理解孩子,特别要理解孩子内心的柔弱和对关爱的渴望。如此,孩子才会从内心真的独立和健康成长。